close

 

上週藉著六四台灣媒體沉淪,僅大似討論彎彎婚外情而失去報導重要事件(六四天安門事件25周年)判斷。在臉書動態寫下指責,並說明若此動態未達50個讚(好卑微的數字)就不再臉書發出任何動態。

於是,我就從臉書動態上隱退了!

IMAG1281[1]

也好,總是在等待臉書的通知能有更多朋友對我覺得重要的事情表達關心或討論,卻始終越等越失望的哀傷。真的受夠了這樣的心情起伏,或許關掉動態也關掉不應該的期許,有時間思考更多、行動更多。

在學運時期的青島東路上,認識一些朋友。大部份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走,我們透過line的"守護立院大作戰"群組彼此聯繫,當有人要到立院周邊時能有一個方向相聚相伴,簡單的說就是取暖。我想大部份的人難以理解,為何需要取暖?

IMAG0133[1]

參加社會運動往往帶著滿腔熱血(通常是憤怒、期待交織而成),但是過程中的孤單、無助、苗小、無力卻總成為在眼眶裡打轉的淚。如何繼續?一直是我們不斷自問自解的題目。在聲援林義雄絕食的廢核四中遊行、採訪,在人海中看見昔日青島東路的戰友,一起從凱道走往忠孝西路。在採訪時開著的錄音也錄下我們的對話,我問她:這陣子還好嗎?一個人來嗎?怎麼沒找朋友一起?經歷學運到廢核四對政府還有希望嗎?

IMAG0199[1]

她說:還好。沒想過要找朋友,從318開始每個周末都在青島東路,偶爾有緊急狀況或攻堅的風聲傳出就會來守夜,很累。但看到同事、朋友卻始終在臉書上發小確幸的旅行文,好像這些那麼重要的事都與他們無關一樣,而自己可能在風吹日曬雨淋,想到心情就很低落。或許對政府本來就不抱什麼希望,但是這段時間更多是對身旁人的失望。

IMAG0440[1]

她說著,我眼眶紅著、頭點著。

318到現在快三個月,曾經團結凝聚的50萬人,離開後回到各自崗位無力追尋服貿後續或從此走向下一場社運的都大有人在。而我呢?

IMAG1560[1]

我想答案是清楚的,但說明卻是困難的。只能簡單的說,我仍試著讓更多太陽花世代揚起頭來,關心身邊;也試著讓已經抬起頭的人們,對議題有更深的認識、思考,找到更遠的視野來檢視腳下這步該如何跨出。

以上都是為了療癒自己所寫的,因為生日那天在KTV唱島嶼天光時竟然哭到快崩潰,發現其實這陣子走來有些傷還在。

IMAG1141[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太陽花世代 太陽花學運
    全站熱搜

    A-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